中式庭院的布置离不开坐具的陈设,陈继儒《小窗幽记》里描绘的:
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,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”正是文人在庭院中的悠闲生活写照。
每个文人的性格喜好不同,精神追求也不同,这些不同就使得主人对于庭院的设计更具有独特性。
那么,中式庭院里常见的坐具有哪些?它们又代表着主人怎样的思想境界呢?
圈椅,开放的天性、包容的胸襟尽在其中。
“庭院深深深几许,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。”
中式庭院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清幽、雅致,这一点从庭院的布置中可窥探一二。
几块山石前簇后拥,石上缠绕着细密的青苔,白墙上婆娑着娉婷的竹影,与摇晃的挂灯相映增加自然朦胧的禅意……开放而包容,是中式庭院的特色,也是中国文人的特色。
圈椅,无疑是热爱自由的文人在庭院中最适合的家具。
圈椅造型为上圆下方,外圆内方,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品德,虽在处事上有所圆滑但却内在有所坚持。
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,从高到低一顺而下,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,感到十分舒适,颇受人们喜爱。
明代圈椅造型古朴典雅,线条简洁流畅,放在庭院更增雅趣。
清代圈椅造型华美繁复,加入了漏雕扶手、托泥和龟足,放在庭院中却略显严肃。
官帽椅,承载文人精神世界。
人们对于官场有着几千年的执着,《论语·子张》说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。”
中式庭院里的官帽椅就是对这种官场文化的崇拜的展现,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美观,更诉说着主人的抱负或自诩。
明清坐具中最具“官场”性的一个是放在厅堂的太师椅,另一个就是适合多个地方的官帽椅。
官帽椅采用了宋代官帽的造型,其文化内涵自然也是和宋朝的官场文化有很大关系的。
南方地区此类形制的椅子多不出头,又称为南官帽椅,及至后来,南官帽椅慢慢的衍生出“隐士”、“大儒”的代表文化。
而北方地区的多是“京官”,在天子脚下,升迁的机会更高、油水更足,又因“四出头”与“仕出头”谐音,因此就用了四出头形制,称为四出头官帽椅。
绣墩,好一段红袖添香的风流佳话。
建筑与家具、环境的协调是文人雅士所重视的,它不强调流光溢彩的奢华,而以朴实高雅为第一,深信“景隐则境界大”。
中国古代文人决不因为有了独善其身的园林,有“无事此静坐,一日如两日”的官帽椅就作罢,他们还需要有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。
绣墩之用在文人生活空间里,代表着“柔”的一面。
绣墩的韵味不仅仅在于形制的秀美与工艺的复杂,更多的是其自身所散发的女性气韵,它不同于其他方正、威严的“男权”坐具,而是充满了女子的柔和与婉约。
譬如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组画之“观书沉吟”里,画中神态贤淑的汉装少妇就坐在绣墩上,读诗沉吟。
交杌,洒脱不羁的旷达高士。
同样是文人,有的喜欢追求名利,有的喜欢红袖添香,也有的喜欢隐逸山野。
洒脱的文人,追求雅致却不苛求极致,小小的一方庭院,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全都放进来,看起来杂乱,却是内心所追求的洒脱自在。
对于旷达的雅士来说,不需要圈椅、官帽椅等“高大上”的椅具束缚己身,也不需要绣墩这样绵柔的椅具来软化身心,几张小小的,能够自由移动,随手取用的交杌就足矣。